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3月, 2006的文章

出租司機給我上的MBA課

我要從徐家匯趕去機場,於是匆匆結束了一個會議,在美羅大廈前搜索計程車。一輛大眾發現了我,非常專業的、徑直的停在我的面前。這一停,於是有了後面的這個讓我深感震撼的故事,像上了一堂生動的MBA案例課。為了忠實於這名計程車司機的原意,我憑記憶儘量重複他原來的話。"去哪里……好的,機場。我在徐家匯就喜歡做美羅大廈的生意。這裏我只做兩個地方。美羅大廈,均瑤大廈。你知道嗎?接到你之前,我在美羅大廈門口兜了兩圈,終於被我看到你了!從寫字樓裏出來的,肯定去的不近~~~""哦?你很有方法嘛!"我附和了一下。"做計程車司機,也要用科學的方法。"他說。我一愣,頓時很有些興趣"什麼科學的方法?""要懂得統計。我做過精確的計算。我說給你聽啊。我每天開17個小時的車,每小時成本34.5元……""怎麼算出來的?"我追問。"你算啊,我每天要交380元,油費大概210元左右。一天17小時,平均每小時固定成本22元,交給公司,平均每小時12.5元油費。這是不是就是34.5元?",我有些驚訝。我打了10年的車,第一次聽到有計程車司機這麼計算成本。以前的司機都和我說,每公里成本0.3元,另外每天交多少錢之類的。"成本是不能按公里算的,只能按時間算。你看,計價器有一個"檢查"功能。你可以看到一天的詳細記錄。我做過資料分析,每次載客之間的空駛時間平均為7分鐘。如果上來一個起步價,10元,大概要開10分鐘。也就是每一個10元的客人要花17分鐘的成本,就是9.8元。不賺錢啊!如果說做浦東、杭州、青浦的客人是吃飯,做10元的客人連吃菜都算不上,只能算是撒了些味精。"強!這位師傅聽上去真不像計程車司機,到像是一位成本核算師。"那你怎麼辦呢?"我更感興趣了,繼續問。看來去機場的路上還能學到新東西。"千萬不能被客戶拉了滿街跑。而是通過選擇停車的地點,時間,和客戶,主動地決定你要去的地方。"我非常驚訝,這聽上去很有意思。"有人說做計程車司機是靠運氣吃飯的職業。我以為不是。你要站在客戶的位置上,從客戶的角度去思考。"這句話聽上去很專業有點像很多商業管理培訓老師說的"putyour

品牌是消費者經驗的總合

謂成功的行銷?在可口可樂等知名企業擔任三十多年行銷主管的齊曼(Sergio Zyman),他的答案很簡單,就是「對更多的顧客,以更有效的方法,更常,而且更有利潤地賣給他們更多的產品。」 齊曼在接受艾莫里大學網路週刊 Knowledge@Emory 專訪時指出,公司在談廣告時,科學面應該走在藝術面之前。他解釋,廣告說穿了只有一個目的,就是讓更多消費者去買更多廣告中的產品,因此公司在打廣告時,首先要求的應該是達到這個目的,否則一切只是白忙一場,也就是先談投資報酬,再談內容藝術。 在一片茫茫廣告海中,公司要如何才能獲得消費者的注意,達到投資有報酬的目標?齊曼建議從三方面下手。首先,提高顧客對品牌的期望,而且在顧客使用公司產品時,確實做到對顧客的承諾。齊曼表示,現代的消費者很習慣被廣告資訊轟炸,公司的廣告必須具有可信度,不做出過度的承諾,否則會被消費者視為垃圾。 其次,公司要了解產品的顧客參與度。如果公司的產品屬於高參與類(例如汽車),表示顧客會追隨品牌,公司要做的是,儘量把產品期望及顧客使用經驗提到最高。相反地,如果產品屬於低參與類(例如牛奶),表示是由公司尋找顧客,這種產品的銷售成績比較依賴配銷、品牌合作等外部因素,因此公司與這些外部因素建立及提升關係,是非常重要的。 最後,公司應該探索新的目標以及機會。例如,在美國,說西班牙語的人口購買力強大,但是大多數公司都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好機會。 隨著全球化日益普及,當一個品牌的產品是外包製造時,品牌的涵意有什麼改變?齊曼認為,如果品牌把關嚴格,不致造成太大影響。舉例而言,當日本產品不再是由日本製造時,日本廠商對於品質的把關必須更加嚴格,只要產品做到了品牌的承諾,在哪裡製造的並不重要。齊曼強調,「品牌是消費者經驗的總合,而不是產品的本身。」 此外,隨著市場前進的腳步加快,許多公司選擇放棄舊產品,改為追求新產品,事實上,有時候公司需要的只是擦亮有價值的舊產品。例如,過去,美國的鐵路公司因為把自己定位為鐵路公司而自毀前程,如果當時它們是把自己定位為運輸公司,將核心能力推得更廣,可以輕易讓品牌進入貨運、公路或航空市場,創造出新的生機。 同理,當初新力(Sony)錯把焦點放在產品(隨身聽),而不是產品種類(可攜帶的娛樂產品)上,因而把MP3的市場拱手讓給了蘋果電腦(Apple)。當公司在思考品牌時,可以把切入角度拉大,才不致受限。

手感經濟—感覺的時尚--天下雜誌吳昭怡

〔對現代人來說,緩慢才是真正的奢華〕 這是一個追求「手感」的年代。 愈來愈多百分之百「由手製造」或是強調有觸感、溫度、限量生產的產品,在市場上備受注目。 人們為什麼開始追求手感產品?手感年代的來臨,暗示了什麼訊息? 當「手感」成為一個新的行銷元素,又該怎麼和消費者溝通?如何打造出獨一無二的「手感品牌」? 這是一個追求「手感」的年代。 手工眼鏡、手工牛仔褲、手工編織包、手工公仔、手工香皂、手工餅乾……,不知不覺,你我的生活裡出現了愈來愈多「made by hand」的消費產品,而且價格都不算便宜。 有些產品雖然不是百分之百「由手製造」,但卻巧妙地把從「手」延伸出來的情感、溫度、觸覺等元素,帶進設計概念裡。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手感產品興起,因為人想要開發經驗、尋找某種自由。手感是改變一件事情的過程,那種感覺、那種獲得,是無可取代的。 ~實踐大學工設所所長 官政能 手感經濟就是深度經濟。因為手感經濟不只是手工,而是對生活有深刻的體驗,提出一種生活的主張。用深度的技藝設計產品,可以幫助加深對生命的體驗。 ~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 成功的產品不是讓人有會心一笑的幽默感,就是有引起消費者觸碰欲望的手感。手工或大量生產都可以展現手感,重點在於是能否讓消費者有愛不釋手的感動。 ~「iF」筆記型電腦金獎得主蕭銘楷 手感,是一種減法美學,是給人單純的幸福,是大量生產後的必然趨勢。手感經濟其實就是一種感情經濟、感情效應。 ~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師陳俊良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手感經濟的內在意義與文化意含 1.手工、手感產品盛行意味著人們能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一些東西、證明自我存在,對抗大量製造,而不是被資本主義消費。 2.與來愈多人是花錢買「作品」而不是「商品」。 3.手感意味工匠藝術捲土重來,雖然精品名牌誘發人們對獨享尊榮精緻物品的慾望,但近年人們開始到廢棄的工業區或後巷工作室裡,重新尋找獨一無二的家具、陶瓷藝品。 4.手感年代來臨暗示愈來愈多消費是選擇忠於個人,而不是品牌。 5.手感產品盛行其實反應人們心底對生活環境的一種不滿,一種無言的抗議。「因為人不快樂了,根本不知道自己活著的價值是什麼,因為處於大量生產、選擇過多的

厝邊才是最佳品牌顧問!

  台灣從南到北,短短的四百公里、少少的兩千多萬人,究竟可以累積多少的品牌能量?以專櫃化妝品為例,台灣市場上就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四十幾個品牌,是全球市場中,日本之外最競爭的一級戰區。不只是化妝品,包括3C、食品、日用品等消費性產業,進軍成長快速的亞洲市場之前,台灣是國際行銷一定要鎖定的測試市場,因為光是苗栗以北、雲林以南為界的北中南三地,就足以反映出不同的消費市場趨勢。 北區主導力削弱   《突破雜誌》「消費者心目中理想品牌」調查中,一向是品牌主導性指標的北區消費者,從2006年的結果看來,北區的消費傾向開始與台灣全區的調查結果出現落差。   淡水河周遭的大台北消費圈,值得注意的是,立榮航空是台灣全區第一名,在北區卻只拿下第二;咖啡連鎖店北區第三名的丹堤咖啡,則是連全區前三名都沒能進入。 休閒服HANG TEN品牌縱然在北區拿到第二,但因為在中南區未能進入前三名,因此台灣全區的排名只能落居第三;掌握時勢脈動的報紙,異動更為明顯,只在北區得到第三名的中國時報,在全區排行中赫然缺席,而沒有在北區進入三強的自由時報,卻因為中南部消費者的高比率支持,以不到0.2%,幾乎與聯合報並駕齊驅,北區消費傾向對於全省的品牌主導力儼然有削弱的趨勢。 槓鈴型消費成形   在品牌消費力部分,兩極化的態勢已然成形。一方面是「台灣居大不易」,被視為消費大戶的女性產品,價格平實的DHC保養品受到南部消費者歡迎,開架式平價品牌洗面乳蜜妮、露得清,也分佔北區二、三名,顯示消費者在理性消費和功能主義的傾向益發明顯。   另一方面,時尚感強的品牌則不受理性消費影響,例如國際性的高價精品亞曼尼西裝2005年還與嘉裕西服並列第一,2006年則在北區與南區大幅超前,進而拿下全區第一名。   台灣的行銷趨勢一邊是省錢有道的理性購物,一邊卻是追逐潮流的時尚大戶,槓鈴型消費正由金字塔中間向兩極拉鋸、撕扯。金字塔中間層的消費力明顯衰退,以威士忌來看,以歌神張學友成功代言的馬諦氏蘇格蘭威士忌,以時尚品味和平價好酒的品牌策略,在北區攻下第二名,而全區排名僅以不到1%的差距,緊追在第三名的皇家禮砲之後,兼顧時尚、精緻但是平價的品牌策略引領主流,也考驗著未來品牌定位的行銷功力。 蛋糕反攻咖啡?!   從2006的調查結果看來,不少地域性品牌表現出色,尤其是咖啡連鎖店,中部崛起的85℃,以及南部家喻戶曉的金礦咖啡,延續以往平價咖

戀人啊